Modbus ASCII 是在Modbus协议下的一种通信模式,主要用于设备间的通信。相较于Modbus RTU,Modbus ASCII采用了字符编码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以下将详细分析Modbus ASCII的字符编码方式、帧结构与LRC校验,并提供相关示例,以及与Modbus RTU的对比。
在Modbus ASCII模式下,通信的数据由ASCII字符构成。每个8位字节被拆分为两个ASCII字符进行发送。例如:
这种做法便于人类读取与调试,但降低了传输效率。发送消息时,如果字符间的时间间隔超过1秒,接收设备将会认为发生了传输错误。
假设主机要发送命令以读取从机的寄存器:
text:01 03 00 00 00 02
这里,01
是从机地址,03
为功能码(读取保持寄存器),接下来的00 00
指明寄存器的起始地址和数量。发送时,每个字节都转换为ASCII字符。
Modbus ASCII协议的帧结构如下:
开始字符 | 地址 | 功能码 | 数据 | LRC校验 | 结束字符 |
---|---|---|---|---|---|
1 byte (:) | 2 byte | 2 byte | N byte | 2 byte | CR, LF |
假设要发送的完整数据帧为01 03 00 00 00 02
,首先计算LRC值。
01 + 03 + 00 + 00 + 00 + 02 = 06
LRC = ~06 = FA
最终发送的帧为:
text:01 03 00 00 00 02 FA
在Modbus协议中,Modbus ASCII与Modbus RTU主要有以下区别:
项目 | Modbus ASCII | Modbus RTU |
---|---|---|
数据格式 | 采用ASCII格式,每字节分为两个字符 | 采用二进制格式,数据更紧凑 |
传输效率 | 低效率,ASCII字符较大 | 高效率,数据紧凑减少带宽消耗 |
校验方式 | LRC校验 | CRC校验 |
错误检测能力 | 较低,LRC简单 | 较高,CRC复杂,能检测更多错误 |
调试与可读性 | 易于调试,可读性强 | 较难,可读性差 |
应用场景 | 用于小范围、需频繁调试的场合 | 广泛用于高要求的工业控制系统 |
假设有一个主机需要从从机读取寄存器值。使用Modbus ASCII时,主机会发送类似下面的命令:
text:01 03 00 01 00 01 48
01
是从机地址;03
是读取寄存器的功能码;00 01
表示从地址1读取1个寄存器;48
是计算得出的LRC值。在接收到该请求后,从机将返回格式为:
text:01 03 02 00 0A 3E
02
表示数据长度;00 0A
为寄存器的值;3E
是本帧LRC值。Modbus ASCII协议通过字符编码,虽然可读性强,但其传输效率和错误检测相对较低。相对而言,Modbus RTU在工业自动化中更为普及。因此,在选择通讯协议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与需求进行评估。对于小范围且需频繁调试的环境,Modbus ASCII显得非常合适,而对于要求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工业控制场合,Modbus RTU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本文作者:技术老小子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