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方法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个算法的骨架,将某些步骤的具体实现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模式通过抽象类和具体类的组合来实现,抽象类定义了算法的骨架和抽象步骤,具体类实现了具体的步骤。
在模板方法模式中,算法的骨架由抽象类的模板方法来定义,模板方法包含一系列的抽象步骤,子类需要实现这些抽象步骤来完成算法的具体实现。模板方法还可以定义一些具体的步骤,这些步骤在抽象类中已经实现,子类不能重写。
模板方法模式由以下几个角色组成:
模板方法模式适用于以下情况:
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通过代理对象控制对另一个对象的访问。在代理模式中,代理对象充当了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的中介,从而可以在不改变目标对象的情况下添加额外的功能。
代理模式由以下几个角色组成:
代理模式适用于以下情况:
享元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旨在通过共享尽可能多的对象来最小化内存使用和提高性能。该模式适用于需要创建大量相似对象的情况,通过共享这些对象的共同部分,可以减少内存占用和对象创建的开销。
在实现享元模式时,我们需要将对象分为两个部分:内部状态(Intrinsic State)和外部状态(Extrinsic State)。内部状态是对象共享的部分,它不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外部状态是对象特定的部分,它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享元模式的关键是使用一个工厂类来管理共享对象的创建和获取。工厂类维护一个对象池,用于存储已创建的对象。当需要获取对象时,首先检查对象池中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对象,如果存在则返回已存在的对象,否则创建一个新对象并添加到对象池中。
外观模式提供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简单来说,外观模式就像是一个建筑物的“门面”,它隐藏了内部的复杂结构,只展示给用户简单、清晰的操作界面。
外观模式主要涉及两个组件:
假设我们有一个家庭影院系统,它由多个部分组成:投影仪、音响、DVD播放器等。每个部分有自己的操作方式,如果用户直接与这些复杂的子系统交互,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外观类来简化这些操作。
组合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你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现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客户端可以统一对待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