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模式的核心在于,它允许在不改变对象自身的基础上,在运行时向对象添加新的职责。这是通过创建一个包含原始对象的特殊包装对象(即装饰器)来实现的。装饰器类遵循与原始对象相同的接口,并在调用原始对象的方法之前或之后添加额外的行为。
装饰模式通常由以下几个角色组成:
装饰模式的优点包括:
桥接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抽象部分与其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通过这种方式,桥接模式通过组合的方式建立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一个维度为抽象层(Abstraction),另一个维度为实现层(Implementation),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耦合。
在传统的继承机制中,抽象和实现通常是通过继承关系来耦合的,这样的设计难以应对变化,因为一旦抽象部分需要更改,它的实现部分也必须更改,反之亦然。桥接模式通过引入一个抽象层来管理实现层的引用,从而使得抽象和实现可以独立地进行扩展。
桥接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不兼容的接口之间能够相互合作。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独的类,它负责加入独立的或不兼容的接口功能。简单来说,适配器模式就是一个中间件,它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通常应用于以下情况:
原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在不指定具体类的情况下创建对象的方法。在软件设计中,创建对象是一项常见的任务,但有时我们需要创建许多具有相似属性和行为的对象,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原型模式。
在原型模式中,我们使用一个现有对象的副本来创建新的对象。每次创建新对象时,我们只需要更新新对象的属性,而不需要重新创建整个对象。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实例化方法更加高效,因为它可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性能。
在C#中,原型模式通常通过实现ICloneable接口来实现。这个接口提供了一个Clone方法,可以创建一个对象的副本。当我们使用Clone方法创建一个对象的副本时,实际上是复制了原对象的引用,并将其存储在新的对象中。这意味着新对象和原对象具有相同的属性和方法。
使用原型模式可以大大简化对象的创建过程。我们可以创建一个Prototype类来实现这个模式。这个类通常包含一个Clone方法和一些用于操作对象的方法。当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新对象时,只需要调用Clone方法,并将结果存储在新对象中即可。
原型模式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复制现有的对象实例来创建新的对象实例,而不是通过新建类的实例来创建。这种模式在处理大量相同或相似对象创建时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避免创建新的实例所需的初始化和配置时间。
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方式来封装对象的实例化过程。在工厂方法模式中,我们通过创建一个接口或抽象类来创建对象,然后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工厂方法模式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场景:
假设我们有一个日志记录器,它可以记录日志到不同的地方,比如文件或数据库。我们可以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来创建不同类型的日志记录器。